《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发布

ysctx10个月前 (02-14)法治资讯123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蓝领群体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近日对外发布《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多个维度展现蓝领群体的就业状况。

值得关注的是,与传统蓝领不同,随着经济社会与互联网的发展,目前分化出“新蓝领”劳动者,主要指生活在一定规模城市、具备较高专业能力、以服务业为主、为城市日常运转贡献力量的工作者,包括但不限于快递员、外卖员、餐饮服务员、美容美发师、保安保洁、房产经纪人等职业,涵盖部分基层白领工作者。

《报告》显示,2023年,制造业、服务业等蓝领就业领域需求逐步企稳回升,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

“从整体情况来看,在2023年经济复苏过程中,蓝领群体的就业与收入状况逐渐趋于恢复,蓝领群体对就业市场和经济恢复作用巨大。”负责此次调研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分析指出,“新蓝领”群体在城市服务业的活跃为经济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依托数字技术和平台组织,“新蓝领”群体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平均月薪差距减小

近年来,人们择业观念有所转变,越来越多的求职者根据自身条件与兴趣,主动选择加入蓝领行业。目前,灵活就业市场蓬勃发展,外卖员等职业由于包容性强,成为许多从事或准备尝试灵活就业方式劳动者的优先选择。

社会对蓝领职业价值的认可与个体对职业选择的多样化需求,极大提升了蓝领行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个人选择和宏观因素都对相关职业劳动者的月均收入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

数据显示,蓝领人群平均月薪逐年递增,由2012年的2684元增长至2023年的6043元,是原来的2.26倍。总体上看,蓝领与白领群体的平均月薪差距逐渐减小。2023年,蓝领群体的平均月薪为6043元。其中,月嫂、货车司机和外卖员月收入水平较高,分别为8824元、7641元、6803元,位居蓝领群体收入前三。而同属于服务行业的保洁、保安和服务员在蓝领群体中收入较低。

薪酬发放的准时性是保障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国家开展了多项根治欠薪现象的举措,充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蓝领薪资准时结算,外卖员、月嫂准时率最高,均超过80%。但建筑零工的薪资拖欠情况较为突出,近四成从业者遇到过薪资拖欠情况,拖延时间集中在1至3个月,占比为36.1%。分析原因,《报告》认为,以外卖员、网约车司机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由于平台管理更为标准化、规范化,因而薪资结算更准时。建筑行业工程流程复杂、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建筑工人遇到拖欠薪资情况较为频繁。

精神压力值得关注

《报告》指出,蓝领群体健康压力现象值得关注。调研数据显示,蓝领平均工作时长集中在9至10小时。典型职业蓝领中,货车司机的工作强度整体较大且开夜车情况较显著。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的工作强度与城市高峰时期有关。相较其他职业,外卖员的工作任务相对集中且强度较轻,呈现出“短时高压”的特点。

部分蓝领群体在工作中容易受到精神和生理上的双重压力。2023年,蓝领身体健康压力指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工厂普工;承受精神压力排名前三的职业,是月嫂、货车司机、服务员。其中,近七成月嫂表示自己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压力,易受“隐形伤害”。身体健康压力指数较高的,是网约车司机、工厂普工、货车司机。近五成工厂普工存在通宵熬夜赶工的情况,超七成保安经历过通宵值班。货车司机“如厕难”问题突出。

《报告》还关注到了蓝领的职业负面情绪。调查显示,建筑工人最辛苦,建筑零工的职业感知倾向是“劳累”,货车司机“孤独感”强烈,保安对工作内容感到“没技术含量”,工厂普工认为工作“无聊”。

此外,“时间自由”与“个人技能适配性”是蓝领群体择业的主要原因。而月嫂、美容美发师、外卖员对自身职业的价值认可度较高,愿意将工作推荐给其他需要就业的人员。

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根据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新就业形态群体职业伤害问题一直是该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

《报告》指出,近年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为例,从2022年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等7个省市的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4个行业开展试点工作。截至2023年9月,已有668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被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支付职业伤害保障待遇共计4.9亿元,试点对象总体做到应保尽保。

在张成刚看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创造性地将社保与劳动关系解绑,采取新思路新方式切实保障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权益,是我国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性探索,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就业质量整体改善

“过去,蓝领的工作主要依赖体力和经验。随着蓝领群体的自我认同感与就业质量逐渐提升,同样能实现自我发展与长期就业。”张成刚指出,随着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未来制造业的蓝领劳动者不仅要会应用数字技术获取、分享生产信息,更需要应用数字技术评估和处理信息,以解决复杂问题。保持学习,精进技能将会是未来蓝领劳动者的工作常态。

近年来,互联网平台为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多种灵活就业的社会选择,最大化地提升了个人的自由选择程度,构成平台促进就业的区域均衡与社会公平的重要社会基础。

“可以预见,数字经济将成为蓝领就业质量提升的重要助推器。”张成刚说,新一轮经济产业模式变革带动经济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催生了一大批形态多样、分工精细的新就业形态,这些新就业形态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成为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劳动力市场中不容忽视的力量,是我国“稳就业”的重要保障。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延边刑事律师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ncda.com/?id=17

分享给朋友:

“《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发布” 的相关文章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养老服务民事纠纷典型案例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尊老、敬老、养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8亿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

非全日制用工,如何避免走入误区?

非全日制用工是一种灵活用工的模式。既降低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也能促进就业。但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用工存在一些误区。走出这些误区,有助于维护双方合法权益。误区一全日制用工却签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个别用人单位自作聪明,将本应与员工签订的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随意改为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在裁审实践...

郑州等6市为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

中工网讯 3月1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外发布了《关于在郑州等6市开展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将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鹤壁、三门峡6个省辖市确定为试点城市并开展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期限为1年。通知明确,参加工伤保险并已完成工伤认定、工伤复发确认...

检察机关2023年办理房屋租赁类监督案件1000余件

检察日报北京3月4日电(记者崔晓丽)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检察院了解到,2023年,检察机关共办理房屋租赁类监督案件1000余件,有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房屋租赁市场规范稳定健康发展。据悉,检察机关通过办案发现,房屋租赁市场一些普遍性问题应重点关注:一是租金约定不明易引发争议。部分出租人与承租人对租...

最高检发布白皮书|2023年受理行政诉讼监督案件79209件

最高检发布白皮书|2023年受理行政诉讼监督案件79209件

 央视网消息:行政检察是人民检察院“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促进审判机关依法审判和推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的双重责任,承载着解决行政争议、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神圣使命。行政检察既包括传统的“诉讼内”监督,即对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审理、裁判、执行的全过程监督,又积极向行政执法与...

谨慎点击陌生链接 海口又有人改签机票被骗14万余元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4月7日消息(记者 李波)日前,记者对海口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公开的部分真实案例进行了报道。其中一名群众接到冒充航空公司工作人员的骗子打来的电话,被其以改签机票的名义诱导点击下载了视频共享软件,泄露了个人信息,当场被骗走19万余元。4月6日,有人相信编造出的相似谎言再次上当,被骗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