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检“两长”共同履职 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ysctx1年前 (2024-03-22)法治资讯161

  3月19日,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件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由鹤壁市鹤山区人民法院院长翟振东担任审判员,鹤壁市鹤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常保军出庭支持公诉。

  经依法审理查明:2023年10月下旬,被告人孙某某为获取金钱利益,在明知向他人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前提下,仍在“飞机”软件中与上线联系,将上线在“飞机”群内发送的含有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住址)的电子文档,按照上线安排,通过QQ转发给下线,由下线核实公民姓名、电话号码、收货地址等信息是否真实,下线每核实一单孙某某提成1元钱。截至2023年11月7日,被告人孙某某向下线提供公民个人信息1000条,非法获利1000元。

  被告人孙某某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又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其经公安机关电话通知到案,视为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以自首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在前罪的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应当撤销缓刑,数罪并罚;其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依法可以从宽处理;其主动退赃,可以酌情从轻处罚。依法判处被告人孙某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撤销原判决中的缓刑部分,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5968元;违法所得予以收缴,上缴国库。被告人孙某某当庭自愿认罪认罚,表示不上诉,并非常愧疚,引以为戒,改过自新。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非法获取、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不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而且为电信诈骗、敲诈勒索、非法讨债等违法犯罪提供便利,严重危害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本案由法院院长担任审判员,检察院检察长出庭支持公诉,法检“两长”同庭履行职责,不仅是落实院领导带头办案的要求,更是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维护辖区经济社会平安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

  下一步,鹤山区人民法院将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存在出售信息主体专业化、侵犯信息内容多样化、侵犯手段行为隐蔽化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共同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延边刑事律师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ncda.com/?id=135

分享给朋友:

“法检“两长”共同履职 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的相关文章

广东高院终审宣判首例涉数据抓取交易不正当竞争案

近日,国内首例非法调用服务器API接口获取数据予以交易转卖案尘埃落定。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微梦公司诉广州简亦迅公司及深圳分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二审公开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微梦公司诉请赔偿经济损失2000万元及维权合理费用。  法院经审理查明,简亦迅公司非法调用微博服务器向用户端传输数据的API...

攒局网络赌博 抽头渔利获刑

今晚报讯(记者李倩)每逢佳节,除了聚餐,打牌这项娱乐活动也备受青睐,但是,沾“赌”可能犯法。近日,津南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开设赌场犯罪案件。本案中,被告人邵某使用其微信账号创建微信群,并在软件上购买房卡建立俱乐部,先后招揽50余人通过加入微信群前往其建立的网上俱乐部房间内进行麻将赌博,并提供结算服务,...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养老服务民事纠纷典型案例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尊老、敬老、养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8亿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

遭遇校园欺凌,如何有理有利应对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景韵润●“让旁观者不再旁观”对学生欺凌问题的缓解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要引导学生敢出手、能出手,更要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出手,要教育引导学生在确保自己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及时向老师、学校反映●受害者要及时、全面地保留各种证据,以便后续对欺凌事件的有效处理,包括拍照摄像及时记录伤...

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助力农民工安“薪”不忧“酬”

法治日报北京2月26日讯(记者赵婕)去年以来,司法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薪暖农民工”“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重点,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活动,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据统计,2023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8万件,为54万名农民工...

发售不具艺术、收藏价值的数字藏品骗人投资

人民法院报讯(记者 李倩 通讯员 周芝芳)以虚构价值、承诺保价回购等方式公开发售不具有艺术、收藏价值的数字藏品,通过雇佣水军、操控账户炒作市场热度,骗取用户资金。近日,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涉数字藏品诈骗案,依法判决被告人陈某构成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2022年6月,陈某...